当前位置: > 教育资讯 > 校园八卦 >
  • 合肥退休教师杨民生从《唐诗三百首》找出203处错误

  • 发布时间:2014-10-31 | 作者:吴月峰 | 来源:安徽网 | 浏览:

  一本正规出版的儿童书籍《唐诗三百首》,出现了200多处错误,77岁的合肥退休教师杨民生较了真,给所有错误分门别类,后与出版社联系,希望出版社能够修订。杨民生希望通过纠错,让更多人理解、敬畏汉字。

杨民生纠错《唐诗三百首》

  书上有两百多个错误

  “一本书有个别错误是正常的,但错了100多处,有的错误还很明显,就不应该了。”记者见到杨民生时,他正在书房里给《唐诗三百首》的错误分类,然后仔细誊抄在本子上,“这样的出版社不负责任,简直是在害学生。”

  杨民生是合肥一名中学退休教师,今年77岁,退休之前一直教授语文,对汉字使用规范格外敏感。今年8月,他在网上给3岁的孙子买了一本《唐诗三百首》,书中注有拼音,配了插图,很适合儿童学习,该书由吉林一家出版集团出版发行。

  “读到第二首诗,我就发现错误了。”在之后的阅读中,杨民生又发现很多错误,读完后统计了一下,仅错别字和错误的拼音标注,就有203处,其中一首诗共有6处错误。“这是给儿童看的,家长如果不细心,很难发现错误,这对下一代的教育非常不利。”

  出版社回避修订一事

  杨民生给203处错误进行分类。有的是多音字的拼音错误,例如“一片降幡出石头”,这里的“降”是“投降”之意,读作“xiáng”,书上却标注为“jiàng”。有的是错别字,例如“终宵劳梦想”一句,书上写为“终霄”。有的是人文知识的错误,例如广州的简称是“粤”,书上写成“越”。

  杨民生曾打电话联系出版社,希望他们加以修订,但电话一直没人接听,后来通过出版行业的一位朋友联系上了吉林这家出版社,对方表示可以退钱,但回收读本加以修订一事,却屡屡回避。“这根本就不是几十块钱的事。”杨民生说。

  记者联系了该出版社,工作人员表示确实出版了此书,也承认其中的错误,并表示会协调回收修订。记者随后上网,发现该书依然在售,下面的评论中也有人指出该读本有多处错误。

  曾花三年写《别字大诠》

  能从书里找出这么多错误,对于杨民生并非偶然。

  在杨民生的书房里,记者看到书架上堆满了古汉字研究类的书籍。“最初是因为学生总写错别字,我就想办法去更正。”杨民生告诉记者,当初教学的时候,对于学生常犯的错误,及时多次提醒,还是无法纠正。“只有让学生理解‘所以然’,才能彻底纠正错误。”于是,他开始从文字学、词源学等方面研究中国汉字,从中发现“因形定义”的特点。

  退休之后,杨民生按汉字“因形定义”的特点,根据甲骨文、金文、篆书直到楷书的字形变化,解说汉字2000多个,又花3年时间写出《别字大诠》一书,全书共32万字,收录词条1490个,前后修改10次,包含很多有趣的古文知识。可惜由于出版周期长、没有发行量,一直没面世,最后缩减成《一网打尽错别字》,成为很多高考生的备考书籍。

  街上溜一圈,不少标牌有错误

  是“水龙头”不是“水笼头”,是“充气”不是“冲气”……除了书本上的错误,生活中的错别字也很常见。近日,杨民生带着记者在合肥街头“挑错”。

杨民生纠错《唐诗三百首》

  10月29日,记者随杨民生老师从太湖路出发,街边很多“隐藏”的错别字,记者还没注意到,杨民生已经一眼认出来。“这里应该是‘招聘启事’,而不是‘招聘启示’。”杨民生告诉记者,“启”的甲骨文字形像用手开门,其本义是“打开”,“‘启示’的意思是开导、让人明白,‘启事’为公开声明而刊登或张贴的文字。”

  看见“汽车装璜公司”的标牌,杨民生指出,“装璜”应该是“装潢”。“‘璜’是弯形的美玉,不能把美玉到处贴呀,‘潢’的本意是黄檗树的汁,可以用作染料。”

  杨民生介绍,合肥刚开始有汽车装潢公司时,大家都写成“汽车装璜公司”,“我感觉太影响合肥形象了,后来写信给多个媒体,媒体也报道了,现在大多数已经改成‘装潢’二字。”

  随后,记者和杨民生来到女人街“挑错”,一路上除了个别用字不规范外,倒没有明显的错别字。杨民生告诉记者,写在门面上的错字比较少,但一些景点的简介里,引用文言文的地方,出现错误比较多。

  在女人街附近的七桂塘菜市场,杨民生指着“哈蜜瓜”说,应该写成“哈密瓜”。“这种瓜来自新疆,以哈密所产最为著名,故称哈密瓜,是以地域命名的。”杨民生对记者说。

  记者手记

  最初得到这条线索时,在记者心里,杨老师只是一名细心、认真的老人,但采访过程中,这一观念逐渐分崩离析。特别是“挑错之路”走下来,记者被杨老师的博学所折服,几乎每一个字,他都能说出历史渊源、演变和用法。

  杨老师的博学,来源于毕生的积累,但记者认为,更来源于他对汉字的敬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密码”,作为古老的象形字,经历几千年,依然有活跃的生命力,其承载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为人所仰止。在如今这个呼吁国学复兴的时代,人们提出无数观点,殊不知认真学好汉语,才是传承文化的起点。对于汉字,我们应该心怀一种崇敬,而不是简单地把它当成交流工具,让错别字满天飞——往小了说,那是“粗心”,往大了说,就是“文化污染”。

相关内容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4-2019 武汉八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802835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