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资讯 > 教育动态 >
  • 中国高校扩招何时了?十年扩招十年伤

  • 发布时间:2014-07-31 | 作者:admin | 来源:未知 | 浏览:

       自从1998年以来,高校一再扩招,高校门槛一降再降,结果使一大批高中生圆了大学梦。据统计高考扩招的第一个年头,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增幅达到42%,这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主动安排增加招生人数最多的一次。同一时期,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上“今年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大幅增加”的通栏标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高校扩招成为1999年最受老百姓欢迎的教育政策之一

       但是,高校的扩招只带来了高校、普高的繁荣发展。每年失业学生的增长率远远超过毕业的学生的增长率,学生太多导致资源稀少,教学质量下降等问。大学教育的发展超过一定的限度,即在一定时期规模过大,发展速度过快,其负效果可能比正效果更多,会给社会、学校和群众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从经济角度分析,其弊端主要有十个方面。

       一,加大了许多人的生命成本。生命成本是指消费者为获得一定的货币收入而以生产者身份和以时间为维度支出的体力、脑力与心理负荷成本的总合。所有的经济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节约生命成本,使有限的生命成本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一个人获得货币收入,不仅要在工作的当时付出生命成本,还要通过接受教育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和心理压力这些预先付出的生命成本。

       二,极大加重了居民的教育费用负担,制造了更多的贫困和贫困生。据《中国青年报》报道,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网共同发布了《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报告》,结果显示,教育花费成为城乡居民致贫的首要原因。城市、小城镇、农村的贫困人群中均有40-50%的人提到家里穷是因为“家里有孩子要读书”,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花费是他们的头号家庭开支。

       三,大大降低了普通高等教育产品的质量。教育的经济效益不但要表现在教育所培养的各种劳动者能够就业、参加生产工作,表现在毕业生能够人尽其才、学有专用,还必须表现在能够保证教育质量、培养的人才合格。但“跳跃式”扩招使高校生产了大量的半成品和次品,减少了成品和精品。

       四,抑制了社会消费需求。一些经济学者认为,大学扩招通过收学费增加消费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增长。这种观点是片面的。首先,教育消费与家庭的其他开支此涨彼消,教育消费的增加以抑制其他消费为代价。许多的家庭为了供子女接受高等教育,不得不节衣缩食,减少消费支出;对大多数家庭而言,为了保证子女上大学的费用支出,要经过一段时间事先储蓄,我国高储蓄低消费的原因之一就是为教育支出做准备;许多农村家庭需要借债支付学费,需要长期后续积累,这样就会在一个较长时期抑制家庭其他方面的开支。

       五,加剧了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就业不公。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过多,极大地削弱了大学学历的选拔筛选功能。现在,机关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人际关系程度地不同在起作用,有时甚至起决定作用,多数国有企业(通常被称为垄断行业)、甚至一些私营大公司录用员工,几乎完全由人际关系所决定,有的部门、行业用人基本上是在职工子女内部安排。这些单位用人,一般规定有学历限制。过去有大学学历者人数少,走后门受到一定制约,现在有一定社会地位家庭的子女在全日制高校毕业已很普及,且成人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差不多想拿就能拿得到。

       六,大学过度扩招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大学生增加,不仅居民要增加投入,政府也要增加一些教育经费,而过量扩招导致的教育投入增加,并没有带来相应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体表现就是毕业生难以充分有效利用。

       七,大学过度扩招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影响了非大学教育的发展。我国本来不多的教育经费其配置很不合理。在高等教育存在许多无效投入的情况下,其他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按2004年全国统计数字,估计全国小学和初中辍学的学生在230万人左右(实际数字可能和统计数字很不一样)。

       八,加剧了教育不公和分配不公。大学生过多导致人均教育经费较少,使学校难以对学习优异的贫困生给予有效的学费减免和具有实质性意义的奖学金,一些优秀的学生处境艰难甚至被排斥在学校大门之外,经济优裕的学生不仅轻轻松松,还可以多交学费而念“民办”、复读和考研。有学者指出,目前实行的扩招政策,看起来是增加了全体社会成员受教育的机会,实际上这增加的教育机会大部分都分配给了富裕阶层成员的后代,特别是在农村绝大部分是如此,这将使富者更富,而穷者则更穷,实际上不是在缓解社会的贫富差距,而是在加剧这一贫富差距。

       九,将造成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严重不合理。片面发展高等教育会造成人才结构的畸形。一个社会的人才结构应当是高、中、低层次的人才结构呈金字塔形。但过量扩招将形成人才结构呈现圆柱形,中等和中等偏高的人才过剩。独立后的印度,以超常规扩张的方法迅速达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然而扩张导致的后果之一是,中等人才过剩,造成大量学生失业。[1]20世纪80年代初就有150万大学毕业生失业。

       十,使教育投资收益率大大下降甚至成为负数。郑州市2006届大学毕业生大型招聘会,招聘单位给出的月薪大多在800元左右。天基人才网的统计数据表明,如今大学本科生求职,40%以上月薪在800元左右。河南省就业办的统计数据表明,本科生实习期的报酬为月薪700元左右,成为正式员工后工资也就是1200~1500元。

       如果下面的推荐课程让您意犹未尽,请猛击这里查看全部课程


相关内容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4-2019 武汉八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802835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