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资讯 > 教育动态 >
  • 2015年国考迎来近90万人参考 创下了5年来的最低

  • 发布时间:2014-12-01 | 作者:新京报 | 来源:综合 | 浏览:

  国考15万人弃考 招录将40选1

  近90万人参考,竞争比为5年来最低;笔试成绩明年1月10日可查

  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昨日在全国46个城市的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报名和参加考试的人数均比去年下降了10万人左右。

2015年国考

太原考生进入考场

  105万人网上缴费确认参加笔试

  据了解,今年考试共141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105万人网上缴费确认参加笔试,近90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5.5%。去年共有152万人通过招录机关资格审查,其中,111.9万人报名确认参加公共科目笔试,实际参加考试人数为99万,参考率约为88.5%。

  昨日,北京数万名考生在155个考点参加了国考。

  据官方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共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计划招录2.2万余人,招录人数较往年有所增加,参加考试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为40:1。这个数字创下了5年来的最低。

  在昨天的考试中,考题涉及多个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如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环境保护、城乡居民收入、大城市病等话题。此外,还考查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时引用过的名言。2015国考的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15年1月10日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

  今年最热职位竞争比为8年最低

  从热门职位来看,本次国考最热职位是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该职位计划招录2人,但是报名截止时,平均竞争比例为2625∶1。

  纵观近年数据,今年的最热门职位竞争比创下了8年来最低纪录。自2006年,国考持续升温,最热职位竞争力也逐步攀升,2013年国考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一个职位的竞争比曾达1∶9411。

  ■ 小贴士

  2015国考公共科目笔试成绩及最低合格分数线可于2015年1月10日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面试公告也将在公务员考录专题网站公布,部分会在各部门官方网站上公布。

  ■ 焦点

  “疑罪从无”等热点入行测考题

  昨日的考题既延续了历年的重点考点如建立服务型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等问题,同时也有多处新意。

  国内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华图教育分析指出,今年的考卷中突出法律常识类考题,侧重诉讼法考查。

  行测卷子出现“疑罪从无”选择题。考题列出了4个案例,让考生判断哪个采用“疑罪从无”原则。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在昨日上午的行测考试的选择题中,则有一题是让考生选择习近平在演讲中谈到二战时引用了哪句名言。

  此外,在今年的考卷中,也出现对军事常识的考查,知识点涵盖陆军、空军、海军及二炮部队主要武器,主要难点是直升机与陆军航空兵的关系。

  在昨日考试结束后,一个考查座次安排的行测题目被考生大呼“太接地气了”。

  该题目为,中国古代在“室”内举办宴会,座位以西为尊,北次之,南再次之,东最次。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因此,让考生在下列宴会座位选择符合礼法的安排。业界人士认为,这个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对礼法的认识,也考查了对历史人物身份的了解。

  2015国考申论主题聚焦科技与人文,探讨创新发展。今年的申论考试主题体现了党的十八大做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

  业界认为,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科技与人类需求的关系,将科技与人文结合,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与人文关怀。

  【考题摘要】

  2014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75周年,3月2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谈到二战时引用的名言是:

  A.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

  B.胜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让自己走向胜利

  C.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

  D.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 纵深

  参考人数减十万“跟风报考的少了”

  备受关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11月30日开考。从今年的情况看,不论是报考人数还是参考人数都比去年下降10万人左右。一度万人共挤独木桥的“公务员热”似乎出现了降温迹象。专家认为,这是公务员考试回归理性的表现,也是社会形势和心理变化的反映。

  “公务员热”回归理性

  据国家公务员局统计,实际参加今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的人近90万人,而去年是99万人。本次国考招考有120多个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加,计划招录2.2万余人,相比去年增多约3000人,招录人数创历史新高。

  报考人数少了,岗位多了。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报考人员中,有3个职位报考比例超过2000:1,比去年减少了7个;报考比例最高为2674:1,比去年有较大幅度下降。

  这位负责人说,从今年报考情况看,考生报名更趋理性。近几年社会媒体对公务员职业的分析、报道增多,考生对公务员职业有了更进一步了解,跟风报名情况减少。同时,今年招录机关按要求对招考职位的描述更加具体,资格条件设置更加详细,减少了考生的盲目报考。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用认为,报考人数降低,也与人们对公务员的一些误解消除有关系。“过去不少人认为公务员收入和福利不少,近年来,随着‘八项规定’执行力度加大等原因,人们对公职人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薛澜认为,基层公务员收入低、工作压力大也是年轻人就业取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国考保持温度属正常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大变化。而且预期公务员福利水平不排除有增长趋势,因此长期来看,公务员报考热的局面不会改变。

  专家认为,“公务员热”只要不“发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保持一定温度是正常现象,也是公务员队伍质量的保证。

  目前在我国700多万公务员中,通过考试录用的已达40%。国家公务员考试,经过20年的实践与发展,成为党和国家选拔人才的有效手段。

  董克用说,公务员职位稳定,对于喜欢稳定的人来讲,是个理想的选择。即使在世界范围来看,公务员也是社会认同感较高的职业。

  职业选择应“多元化”

  从1987年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到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2005年国家公务员法颁布,公务员考试报考呈现平淡、热门、回归的曲线。

  董克用说,改革初期,人们对公务员职务并不热衷,那时似乎更多人向往的是经商。新世纪以来,公务员太热不正常。社会上有各种各样的职业,公务员不是越多越好。

  薛澜更关心报考人员的结构。他认为,光看报考总数很难得出好坏的结论,关心报考人员结构,关注报考趋势变化,才能了解国家人力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为今后的国考以及公务员岗位设置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考生放弃国考面试若不提前告知将记入诚信档案

  记者发现,今年,对于考生的诚信要求更加收紧。国考从2012年起宣布,对于已经确认参加面试却在面试当天临时弃考、在报到环节提出放弃报考职位等行为,将记入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与诚信档案库。今年,在发布招考公告的同时,也刊发了致广大考生诚信报考的一封信,信中强调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不要随意放弃面试资格和录取资格,以免错失实现职业理想的机会,影响其他考生权益和招录机关的正常补员需求,且造成行政成本的巨大浪费。

  昨日,国家公务员局考录司负责人又对放弃面试者的要求进行了“升格”,强调凡不能参加面试或主动放弃面试资格的,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提前告知招录机关,以便招录机关及时进行递补或做好有关工作安排。对考前临时无故放弃面试,且未在规定时间告知招录机关的,将记入诚信档案。这意味着,考生一旦获取面试机会而不去参加,一定要在各招录机关规定的时间内提前告知。不告知,则被纳入不诚信行为,以后再想进入“公家”的机会则少之又少。

  习近平引用名言成考题

  从上午的行测考试来看,省级(以上)及地市(以下)职位实现了首次分卷考试,其中省级(以上)保持135道题水平,而地市(以下)职位则减少了5道题,降低了难度。但两套试卷并非完全不同,除数学运算与常识判断有区别之外,其他部分没有区别。

  同样,行测题依然涉及多个社会时政热点。像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期间,在谈到二战时所引用的名言也在考题之列。同时,法律话题“亮相”颇多。像因念斌投毒案而引起的关注点“疑罪从无”原则,在行测卷上就列出4个案例,让考生判断哪个采用了该原则。

  同时,考题中还有不少“时尚元素”,像《爸爸去哪儿》节目、微信、贝加尔湖等都成为考题元素,甚至曾受网友热捧的由90后演唱的歌曲《空虚寂寞冷》也有涉及。

  申论聚焦“科技与人文”

  下午的申论试题,省级与地方级的主题统一,都聚焦“科技与人文”。华图教育专家指出,此次申论题从给出的案例材料来看,视野相当开阔,具备国际视野。像美国的阿姆斯特朗、约瑟夫、印度的“硅谷”,从富兰克林到马克思再到韩非子等等,分别出现在省级与地市的材料中,让申论的深度和广度立显。

  中公教育专家则指出,从给出的材料看,地市的试卷更为丰富、具体,虽理解容易,但其阅读量、融会贯通、作文立意的难度则要高于省级,“这是因为地市级的报考人数多,提高难度,有利于加大考试结果的区分度”。而省级给出的资料学者观点多、抽象性高,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创新低”的国考,还可再“冷”一点

  昨日,2015年度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拉开战幕。今年“国考”报名人数和平均竞争比均创下五年来最低。(11月30日光明网)

  前几年,“国考”报名一度火得一塌糊涂,有人形象地称其“热得要灼烧”,从中可窥见求职者畸形的“投考”心态,舆论对报名者功利心态和民间“官本位”意识大加挞伐。如今,“创新低”的数据甫一出炉,众人又对“国考”形成另一层隐忧——报名人数越来越少,选材范围越来越局限,以前没人报的岗位,就更加没人报了。

  这种隐忧多少有一定道理,但数据“创新低”就意味着“国考冷”吗?笔者不这么认为。

  首先,“国考冷”是“大热”过后给人造成的虚假印象。前几年,国考像热饽饽,大受应届和往届毕业生欢迎,由于报名条件宽松,门槛不高,报考人数不断走高,公务员培训机构越来越呈爆棚之势,社会上处处弥漫着“人人爱国考”的风气。孰能想到,大热的“国考”在今年迎来转折点,一方面招考人数刷新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报考人数却创下近年新低,两相对比,“国考”大热的惯性终止,很容易给人以国考变“冷”的假象。

  必须承认的是,今年国考竞争性确实不如前几年,为近年来“最容易”国考。但是,过百万的报名人数依然足够庞大,其在社会就业中的占比依然偏高,相比自主创业、下到基层或支援偏远地区等就业去向,报名“国考”的人数是其“依然火热”的佐证。如果非得说“国考”变冷,那也只是“相对冷”,用前几年火到畸形的“报考”状况作为参照,这样的“相对冷”其实强度还可以更大一些。

  其次,“国考”的“相对冷”是社会就业面拓宽的有益显现。今年“国考”刚开放报名时,就有“相对来说不再那么火热”的迹象,分析认为,随着八项规定出台和中纪委接连发力“拍蝇打虎”,公务员隐性福利压缩,公务员这个“铁饭碗”不再像原来那般受追捧。这种说法自有其合理成分,但“国考”变得“看上去很冷”,有着多重原因,除上述政策性因素外,依托网络等高新技术的企业昭示更光明的未来,自主创新型企业开出更令人无法拒绝的薪酬待遇,国企提供有充分竞争力的福利吸引,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在户口等方面提供利好,分流了不少本欲投身“国考”的就业者。

  甚至乎,随着社会往多元化方向进阶,不少人开始主动面向基层,选择冷门行业,到农村,进民企,去社区,还有一些人干脆放下架子,摆地摊,卖蔬菜,当果农,把地板踩得踏踏实实。多元的就业抉择,也让国考看上去比之前更“冷”更没市场。

  其实,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能为就业者提供多种选择,且各种选择之间不应存在过大的吸引差。从这个角度来说,社会应创造更多元化的就业方向,应引导更多人往其他方向就业,而不只是“国考”这华山一条路。所以,至少目前我们还应坚持剔除“‘国考’本就该热”的老思想,防止谈“冷”色变。

  更何况,依照目前的报考人数和社会就业构成,“国考”远没到冷的程度,社会还应引导更多人往创新科技企业和基层迈进。同时,中央应出台更多政策完善社会资源分配,祛除公务员隐性福利、特权等“附带好处”,并将公务人员的权力一点点关进制度的笼子,通过引入淘汰、退出、破格提拔等机制改变“铁饭碗”管理,让“官位”不再炙手可热,让“国考”继续“冷”下去。

相关内容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4-2019 武汉八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802835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