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教育资讯 > 一周看台 >
  • 北大清华为抢生源微博互掐 暗中互黑

  • 发布时间:2015-06-29 | 作者:admin | 来源:未知 | 浏览:
北大清华抢生源微博互掐
 

    为了抢高考优质生源,清华和北大年年暗自较劲,这早已不是新闻。不过今年,两校招生组从“文斗”升格成了“武斗”。昨天上午8点多,北京大学四川招生组连发两条微博,直指某校“输红眼”,随后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连续两次转发并“呛声”,两校大有公开“掐架”的阵势。

    北大清华江苏招生组“温柔”了许多。“后高考时代”的招生大战的确成为了高校招生办“斗智斗勇”的“新战场”。“友情牌”“时间差”等招生方式层出不穷。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杨甜子 蔡蕴琦 综合法晚 央广

    @清华四川招生组:兄弟,从昨天上午开始,你们就在不断地骚扰已填报清华的某文科2-5名考生,并许以重金。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很简单吧!

    @北大四川招生组

    “这两天,微信、微博上关于招生大战的讨论极多,某校输红眼之后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我们承诺并倡议:1、真诚为考生服务,不撒谎不抹黑;2、尊重考生本人的选择,不通过学校、家长施加压力,不用弟弟绑架哥哥、女友绑架男友;3、遵守规矩,公平对待每一位考生,也抵制漫天要价者。”    

    转发20394 评论832 赞211    

    两校互掐  

    互斥对方“撒谎”、“买考生”    

    昨天上午8点13分,北大四川招生组通过其官方微博,发帖称“这两天,微信、微博上关于招生大战的讨论极多,某校输红眼之后的做法让人哭笑不得”。    

    该微博还表示,“我们承诺并倡议:1、真诚为考生服务,不撒谎不抹黑;2、尊重考生本人的选择,不通过学校、家长施加压力,不用弟弟绑架哥哥、女友绑架男友;3、遵守规矩,公平对待每一位考生,也抵制漫天要价者。”该条微博被设置为置顶微博。    

    10分钟后,@北大四川招生组再发微博:某校招生组给文理科前十选择北大的考生挨个打电话,称北大欺骗了他们,不会满足他们的专业志愿。在此我们回应:1、招生组的承诺,一诺千金,目前报考各个专业的人数也十分合理,没有任何不满足的可能;2、从近5年的历史看,恰恰是某校多次毁约,没有兑现其承诺。请不要继续骚扰北大准新生。    

    随后,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官方微博连续两次转发并评论北大招生组的微博。   

    @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兄弟,从昨天上午开始,你们就在不断地骚扰已填报清华的某文科2-5名考生,并许以重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道理很简单吧!    

    @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兄弟,给考生介绍北大情况,让学生更好地选择,你夸张一点也没问题,但非要超越政策,拿钱诱惑考生,就不怕教坏小孩子吗?    

    @北大四川招生组 随即回应:兄弟,过去五年你们砸钱买走的唐某、郭某,需要我讲吗?我们也再次说明,拿分来跟北大谈钱的,门儿都没有!    

    不过很快,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分别删除了上述微博,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11点20分留言:“本组今后要谨记: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北大四川招生组则在上午11点50分留言:“系统关闭,咨询结束。…… ”这场电光石火的“口水仗”就此打住。    

    记者追访    

    清华老师承认“吵架”    

    北大称不允许违规招生    

    昨天上午,清华大学四川招生组一名老师接听了记者电话,该老师承认确实与北大四川招生组吵架,该老师语气轻松,笑着说:“吵架嘛,好玩嘛。”随后该老师又对引起公众关注表示歉意,但是该老师以正在接受考生咨询为由拒绝回答进一步处理问题。    

    北大招生办工作人员称,尚不了解清华、北大四川招生组“掐架”一事,高校招生组可能出现吵架的情况,该工作人员称,北大对招生有明确规定,也有相应的组织纪律,不允许违规招生。    

    前天,一则“为抢高考高分学生,清华学生会主席拦车抓伤北大老师”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被疯狂转发,消息中还附有打人者的照片和北大老师被抓伤的图片。    

    记者从发布消息者的口吻中看出,该消息或为一位北京大学老师所发。文中提到,北京大学老师开车去某地接今年高考的高分考生,该考生已经坐上了北京大学的汽车,这时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将车拦下,并将一位招生老师抓伤。消息附带3张照片,其中一张为两位男子站在车前阻止汽车前进。另两张照片为北大老师的胳膊被抓出红印。    

    前天下午,记者联系到清华大学学生会主席刘畅。刘畅表示,自己并未开车去接学生,更没有与北京大学老师发生肢体冲突,该微信内容为不实。    

    专家释疑    

    清华北大为何要 “抢”优秀考生?    

    那么高校特别是清华北大为什么这么在乎对每一个学生的争夺呢?个中原因教育专家熊丙奇一语道破:“很多招生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整体的分数,就必须做一个一个学生的工作。确保我如果招三十个人,这三十个人最好都是高分数的学生报考,这样学生水平就会高。”用熊丙奇的话说,把招生老师逼得斯文扫地的正是不健康的高校政绩观,而这种政绩观的背后又是分数论英雄的高考制度。    

    熊丙奇说:“一个不健康的招生观念,现在的高考录取就是按照学生分数统招集中录取,而这个制度本身就导致了所有的大学只能是用分数标准来招学生。比如国外,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也竞争,但是它们的竞争很简单,用教育理念和教育服务来竞争,可以给你选择进行独立分析,我给你这个学校的招生录取通知书,你选择我。但是中国的大学现在没有自主招生选择,整个学校评价人才,大学选拔人才都是看分数。    

    熊丙奇表示,君子爱“才”也得取之有道,各位为人师表的招办人,高校基本的品格咱总还是维持着吧。    

    北大清华在江苏“掐”得很温柔    

    轮番与状元面谈,邀请去北京“考察”    

    虽然在外省的招生充满着唇枪舌剑的“火药味”,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江苏的招生似乎还算温和。但很显然的是,两所高校江苏招生组的老师都是“出手”极快的高人,在高考考分尘埃落定的一刹那,已经光速出现在了省文科状元袁清晗所在的南通中学。只等袁清晗回到学校便开始逐一面谈。袁清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下午4:00多接到老师电话,回到学校时,便意外地发现北大和清华招生组的老师已经在学校等候自己多时。在此之后,招生组的老师依然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与袁清晗的家人保持密切沟通。袁妈妈告诉记者,招生组给女儿开出了专业任选的条件,也可以进入诸如北大元培学院等状元密集的‘VIP’学院。但女儿依然在慎重地进行选择。    

    江苏理科状元蒋婧煜也在两所学校间艰难选择,“两所学校都很好,专业实力很强,很难选。”高考出分当天,清华和北大的招生组老师,都直接来到了蒋婧煜家中,送上了招生目录,推荐了强势的专业。昨天,蒋婧煜的妈妈告诉记者,受学校邀请,一家人到北京两天了,“两所学校都看了,都很满意,来了才知道北大清华是邻居。究竟怎么选?还要再想想。”    

    江苏高校揽生源也是招数百出    

    知名教授亲自出马,开出10万奖学金    

    如果你的思维还停留在传统的“卖方市场”的填志愿模式中,那就OUT了。高校开设摊位,坐等考生前来咨询的“卖方市场”,已经彻底被考生占据主导地位的“买方市场”所取代。江苏高校大都采取了“主动出击”的办法,使出的招数多以“情感牌”“服务牌”为主。   

    招数1:“人盯校” 在四星级高中都派驻老师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知名高校在内的绝大部分高校,都至少派出了三百人左右的招生团队前往全国各地。在招生江苏、浙江、湖北等生源大省,派驻的老师多以数十人计。南京大学在江苏本省的招生老师,更是多达80余人,“精确”到了以高中为单位,进行“地毯式”招生宣传。东南大学在高考出分当天贴出了进驻省内各四星级高中招生负责老师的电话,记者注意到,为南师附中学子对口提供招生咨询的老师有3名。从6月25日起,东大招生组还在南京的四星级高中轮转开17场咨询会,为吸引高分考生,老师们也是“蛮拼”的。    

    招数2:乡情战略   

    老乡拉近与考生距离   

    没有什么比在招生展台前看到“老乡”更为亲切的了。深知考生心理的高校招生组,便打出了“乡情”牌,尽可能地按照招生老师的籍贯来派驻招生组进入各省。南京大学甘肃招生组的大部分成员,基本都是“老甘肃”。如新闻传播学院段京肃教授,就是甘肃人,也有包括文学院侯印国博士这样从甘肃考入南大的学生。他们在招生的时候更了解当地中学教育情形,经常能发挥重要作用。“一般在填报志愿的最关键几天,家长会带着孩子逐一走访意向高校,此时是各个高校招生办老师们施展口才的关键时刻。”    

    招数3:名教授    

    教授出马“搞定”纠结学生    

    如何才能让犹豫不决的高分考生“当机立断”填下志愿呢?各个学校也有层出不穷的方法。南京大学强大的师资团队成为了吸引考生、招徕生源的最好广告。记者了解到,今年有一名高分考生,一直在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科大之间选择,始终没能做出决定。南大招生组得知考生的个人爱好是生物后,立刻邀请到了南大著名学者卢山教授亲自联系该同学,成功将其招入南大麾下。    

    招数4:奖学金    

    10万元奖学金吸引考生   

    为了鼓励考生报考,南京工业大学给新生准备了高额的奖学金。“新生雏鹰奖学金”的获奖学生最高奖励10万元,二等奖从去年的2万元提高到了5万元。南工学生事业部部长郭万牛表示,学校对高分考生制定了专门的录取政策,发放“优秀学生专业录取申请表”和“新生雏鹰奖学金申请表”,鼓励学生填报,在不同程度上满足高分考生的专业申请需求。学校还搭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学业成果作品化计划、模块化人才培养计划、优秀本科生能力提升计划为一体的综合培养体系。    

    在去年9月份南京工业大学的开学典礼上,一位来自贵州的考生林大伟就曾经获得过10万元的奖学金。林大伟来自贵阳九中,他的高考分为589分,高出了省控线105分。

    作为两所中国顶尖一流大学,何至于此呢?

    我们深知,在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下,高考是最公平的一次选拔。同时,本科生的生源质量也直接关系到一所学校的发展与地位,于是,只有本科生的招生工作会下放到各个省份,进行专门的招生宣传,考后进行招生咨询。招生组也就应运而生。各个省份的招生组成员,一般都是由当地考生组成和学校内的教学、行政老师构成。

    几千万考生,真正被北大、清华录取的,不过七千余人。在盲目的考生和家长心里,除了口耳相传,他们普遍认为,状元选择的学校,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学校,才是最好的。北大清华,谁会承认自己比对方略输一筹呢?既然互相不服,那就撕吧。

    这时,一个关键词出现在我们面前:分数线。

    除状元外,分数线是必须坚守的底线。一旦失守,全面崩盘。于是,会出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分数并不是全省排名前十名的学生,甚至是三十、四十多名的考生,竟然能被清华经管、北大元培等高分院系录取。

    并不是因为这位同学有多优秀,也不是考生家里有什么强大不可告人的背景,而是因为,他/她决定了这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如果这位同学报考并成功录取,这个分数之前的学生也成功报考,完成了招生计划投放的名额,学校便完成了录取工作,他的分数便成了“兜底分”。如果这名同学被对方挖走,分数线会继续下降,一旦低于对方学校,这场招生战役,也输了一半。可谓几分之差,天上地下。

    于是,为了争取关键分数的学生,招生中往往预留计划指标,就是为了用好专业“砸”出分数线。

    在招生的准备工作中,摸清各个中学与自己学校的历史渊源,也尤为重要。今年某省份的理科状元,在已经和北京大学联系好,确定好专业后,最后填报志愿时,依然选择了清华大学。他的原因让招生老师匪夷所思:学校的压力。

    不是大学,而是高中。这位状元是清华大学“领军计划”的获胜者之一,获得了清华大学的加分优惠。清华大学告诉他的高中校长,如果这位有了清华加分的同学仍然选择了北京大学,明年的“领军”名额会大幅度减少。权衡利弊,只能牺牲小我,成全学校。

    所以,招生工作确实神秘,因为有各种无法公开的无形的力量在牵制,绝不仅仅是让高分考生“跟着梦想走”。

 

相关内容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友情链接
  • Copyright © 2014-2019 武汉八窗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802835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