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低分原因 中公网校申论公关秘笈
发布于:2014-10-31 点击: 来源:未知
申论的技巧有很多,涉及阅读资料、不同题型的作答、文章写作、备考复习的技巧等方面。掌握这些技巧有利于考生高效地利用考场上宝贵的时间,但技巧的适用范围不同,申论主要考察应考人员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考人员能够从公务员的角度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概括材料的相关内容,提炼材料的主旨,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并准确流畅地用文字表达出来。 很多考生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复习,但最终成绩还是很不理想,原因主要体现:
1、做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不当,尤其是站在政府立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不够。
2、对资料读得不精、不透,对资料总结、概括不准,对新出现的题型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随机应变,对议论文、评论文、应用文格式掌握不够,答题内容空洞,分析、论证、解决问题没有说服力等问题。
中公网校申论公关秘笈
第一、重视真题,熟做真题,利用好真题
历年真题中凝结着命题人的命题意图和思维方式,考生务必搜集尽可能多的真题并仔细研究,不仅可以检测自己的水平,还可以锤炼自己的作答技巧。更重要的是真题含有大量的优美语句、标准表述和权威观点,如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副省级)材料2中的一段表述:“改革开放初期,不讲诚信,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者有之;坑蒙拐骗、赖账不还者有之;欺行霸市、以不正当手段毁坏他人名誉者有之……”这四个句子形成排比句式,言简意赅又铿锵有力,很值得考生们借鉴。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地市级)材料6中的一段表述亦是如此,“司马迁忍辱十八载撰写《史记》,司马光苦熬十九春秋编撰《资治通鉴》,曹雪芹十年寒窗写就《红楼梦》……”其实,这样的例子在真题中不胜枚举,考生若能将这些闪闪发光的“金子”从繁琐、冗长的“沙子”中采撷出来,并尝试着去模仿,对于自身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必将是至上财富。此外,多做真题,还可以熟悉真题的样式,熟悉真题的提问方式,熟悉考试流程,所以说真题是真正高质量的“模拟题”,只有在真题已经全部做完,研究透彻的情况下,中公教育才建议各位考生选择模拟卷。
第二、常态储备,考前预测,让热点助力高分
热点储备是申论备考中的必修课,这已成为共识,但如何储备却无路可寻。中公教育专家认为,热点储备其实是两个环节的任务,分别为常态性的热点储备和预测性的热点背诵。具体而言,热点储备须常态化,这就要求考生从决定参加公务员考试的那一刻就要有意识的去关注国计民生,并学习站在政府角度去分析和评价社会现象,从而形成对社会热点客观理性的敏感意识。如对“5.28山东招远血案”这一社会热点的储备,考生首先要了解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做到全面、详实;其次,要搜集社会各方对这一事件的评论,并重点关注人民日报等官方权威媒体的相关观点;再次,要将相关评论按照“事发背景、影响分析、原因剖析、应对措施”这一条线进行整理;最后,要以官方媒体的相关看法为核心观点落笔成文,并持续跟进这一事件的最新进展。至此,该考生可谓基本完成对这一热点的储备。热点储备的第二个阶段是考前的冲刺阶段,此时可结合中公教育研发团队的相关预测热点对以往所有的储备热点进行有倾向性的划分,并对考察可能性较大的相关热点材料进行背诵,比如一些标准表述、优美语句、名言警句。这两个阶段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是能力提升与冲刺预测的完美结合,考生只有完成这两个阶段的任务,尤其重在常态性的储备,才能真正让热点储备发挥出“助力冲刺高分”的功效。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号角已经吹响,各位考生已摩拳擦掌。衷心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心领神会上述攻关秘籍并苦练基本功,中公网校也会力求在反模式的公务员考试时代提供操作性较强的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从而让你在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一举成“公”!
第三、知己知彼,专项突破,补齐知识短板
经过第一阶段的真题研习,相信考生一定能对历年命题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也能真实了解自身在各个板块中的知识掌握程度。此时,考生就应该进入突破阶段,用大约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对自己的短板区进行集中攻克,为自己整体申论能力的提高增砖加瓦。比如考生经过大量的真题练习,发现自己在贯彻执行题目上总是拿捏不准,此时该考生可以进入贯彻执行的专项训练。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将真题中出现过的尤其是2010年以后的所有贯彻执行题目进行汇总;其次,将历年的分值、文种、题目设置形式、具体要求、要点呈现方式、具体作答思路进行归纳分类;再次,将出现概率较高的文种及命题方式进行标明,以凸显自身后续复习的侧重点。其他模块亦是如此。
热门网校推荐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right_w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