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早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县城。数千人自发前来,人们抹着眼泪,送别离世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校长莫振高。
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莫振高四处筹集善款,以帮助上万名山区贫困学生继续学业,被贫困孩子们唤作“校长爸爸”。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离世。整个县城花圈被抢购一空,校友们从北京、上海等地赶回;清华大学招生办等高校机构发函吊唁。
一个普通校长的离世,为何引起如此大震动?教师们说,莫振高的一生,是让瑶山贫困孩子读书走出大山的一生。
校长辞世:全县花圈断货 清华大学招生办吊唁
都安瑶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地处我国滇黔桂石漠化连片特困地区,这里“九分石头一分地”,自然环境恶劣,群众分布在千山万弄间。山里贫穷,孩子们读书非常刻苦。尽管是一所县城高中,但都安高中在整个广西都颇有名气:连续20多年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名校,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达到重点本科分数线。
莫振高在都安高中工作37年,3月9日,他突然因病离世。这一噩耗迅速传遍县城,人们沉浸在悲痛中。
据学校的门卫韦荣回忆,一名昔日的学生从上海赶回,刚到学校门口,便哇哇大哭起来,踉跄走到校园桂花树旁,几经劝阻,才止住哭声。
现在广西外国语学院就读的韦昕珠亲切地称莫振高为“老莫”,当从手机社交软件上看到“老莫”去世的消息后,她立刻就哭了。“我亲身经历过他的好,内宿的时候洗澡没有水,和他会说一下,两分钟后就会有热水;一出太阳,他就叫大家晒被子,一到课间时间叫阿姨开门让我们收被;每到元宵节,莫校长都亲做汤圆给学生吃,关心我们细致入微,高中三年是我人生中最温暖的三年,谢谢莫校长对我们的照顾。”韦昕珠眼眶湿润地对记者说。
校长爸爸:学生自发熄灯默哀
19岁的韦玉华是高二学生,她哭着说,在课堂上得知校长离世,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哭起来,那个每天第一个到校、刮风下雨都用学校广播提醒学生添衣的人永远离开了。3月9日晚,学生们自发组织,全校4600多名学生熄灯为莫振高默哀3分钟。
都安高中连续20多年,每年都有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如今,都安高中的学生遍布国内多个城市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新加坡等国家,有上千名校友在北京工作。
莫振高的去世,对于许多他曾经教育过的学子来说是一个十分悲痛的消息,整个都安县城,花圈等祭奠物品被购买一空。
莫振高把自己一生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瑶山的教育,奉献给了瑶山的孩子们,以至于自己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最终离开了他的家人,离开了他所热爱和奉献了一生的瑶山教育事业。
体贴校长:点点滴滴瑶山情
师生们说,莫振高一辈子都献给了瑶山。
教师潘昱铮说,校长每天早晨5点多便到了学校,在校园每个角落巡视一番后,起床铃响,他到男生宿舍挨个催着学生起床;课间则站在教学楼前,促着学生珍惜光阴。“莫校长最爱用学校广播,逢着刮风下雨,他用广播通知大家添衣,免得感冒。”蒙鲜红说。
学校的点点滴滴,莫振高“都要管”:冬日太阳升起,莫振高一遍一遍重复催着大家晒宿舍棉被;学生们做操时被雨淋了,广播里会传出莫振高的声音:“食堂为大家准备了姜糖水,请淋了雨的同学去喝。”
韦喜凤说,担心学生营养跟不上,莫振高每周用争取的资助为学生们免费加餐;临近高考,他叮嘱食堂每天早上给学生发一个熟鸡蛋。遇着贫困生,莫振高还经常招呼孩子们到他家里“加餐”。
3月4日,元宵节前夕,躺在病床上的莫振高,专程打电话回学校,要求食堂为正在参加会考的高三学生免费煮汤圆。“校长说,这很重要,每名学生须至少能吃到10颗汤圆。”韦喜凤说。
5天后,莫振高永远离开了他关爱着的学生们。